基本信息
物化性质
外观与性状:淡黄色液体
密度:0.96
沸点:206 °C
熔点:-40 °C
闪点:90 °C
折射率:n20/D 1.484(lit.)
水溶解性:miscible
稳定性:Stable, but absorbs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ir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, copper and its alloys.
储存条件:包装完整、轻装轻卸,库房通风、远离明火、高温、与氧化剂、酸分开存放
蒸汽密度:3.6 (vs air)
蒸汽压:0.232mmHg at 25°C
密度:0.96
沸点:206 °C
熔点:-40 °C
闪点:90 °C
折射率:n20/D 1.484(lit.)
水溶解性:miscible
稳定性:Stable, but absorbs carbon dioxide from the air. Incompatible with strong oxidizing agents, copper and its alloys.
储存条件:包装完整、轻装轻卸,库房通风、远离明火、高温、与氧化剂、酸分开存放
蒸汽密度:3.6 (vs air)
蒸汽压:0.232mmHg at 25°C
安全信息
RTECS号:IE1225000
安全说明:S26-S36/37/39-S45
WGK Germany:2
危险类别码:R21/22; R34; R43
危险品运输编码:UN 2079 8/PG 2
海关编码:29212900
危险类别:8
包装等级:II
危险品标志:C
安全说明:S26-S36/37/39-S45
WGK Germany:2
危险类别码:R21/22; R34; R43
危险品运输编码:UN 2079 8/PG 2
海关编码:29212900
危险类别:8
包装等级:II
危险品标志:C
生产方法及用途
生产方法
1.由二氯乙烷氨化法制得。将1,2-二氯乙烷和氨水送入管式反应器中于150-250℃温度和392.3kPa压力下进行热压氨化反应。反应液以碱中和,得到混合游离胺,经浓缩同时除去氯化钠,然后将粗品减压蒸馏,截取195-215℃之间的馏分,即得成品。此法同时联产乙二胺、三亚乙基四胺、四亚乙基五胺和多亚乙基多胺,可通过控制精馏塔温度蒸馏胺类混合液,截取不同馏分进行分离而得。 精制方法:用金属钠或无水硫酸钙脱水后减压蒸馏精制。若混有哌嗪时,可与四丙烯进行共沸分离。 2.氨解 将二氯乙烷与氨水以1∶(4~6)(mol)分别由计量泵输入,物料流经乳化混合器后进入管式反应器。在预热段加热至130℃,压力保持约4MPa,物料在反应器中的总停留时间为2min,由针形阀排出,经导管流入中和锅。 3.中和 向中和锅内加入30%的氢氧化钠溶液(按二氯乙烷投料量计算,过量10%),当氨解反应液连续流入中和锅时,大部分释出的氨由锅顶排出,导入氨吸收罐回收供氨解反应用。每批中和反应完成后,移入浓缩塔釜,用夹套加热,使氨驱尽并蒸出大部分水分,此时塔顶温度为96~100℃;浓缩过程中有氯化钠析出,用脱盐箱分离过滤;当塔顶温度为100~110℃之间时,收集馏出物,其中含有少量乙二胺,可再行浓缩回收;塔顶温度110~118℃间的馏出物系30%~70%的乙二胺粗品,经精馏提浓后为70%的乙二胺产品。浓缩釜残物卸出后滤去氯化钠,滤液分两层。上层油状物为乙烯胺类产品混合物,下层为浓碱液,可回收供中和反应用。 4.分馏 将已分离掉碱液的乙烯胺类混合物移入精馏塔釜中,在常压下分馏,当塔顶温度为115~118℃时,收集获得的乙二胺。然后进行减压分馏,在真空度98.64KPa下,分别收集90~140℃馏分为二乙烯三胺,140~180℃馏分为三乙烯四胺,180~200℃馏分为四乙烯五胺,200℃以上全部馏出物为多乙烯多胺;当二氯乙烷与氨的配比为1∶6( 摩尔比)时,按上法可得占产量26%的二乙烯三胺。
用途
1.主要用作溶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,用于制取气体净化剂(脱CO2用)、润滑油添加剂、乳化剂、照相用化学品、表面活性剂、织物整理剂、纸张增强剂、氨羧络合剂、无灰添加剂、金属螯合剂、重金属湿法冶金及无氰电镀扩散剂、光亮剂、离子交换树脂及聚酰胺树脂等。用作环氧树脂的室温固化剂,参考用量8-11质量份,固化条件室温/24h或100℃/30min。
1.由二氯乙烷氨化法制得。将1,2-二氯乙烷和氨水送入管式反应器中于150-250℃温度和392.3kPa压力下进行热压氨化反应。反应液以碱中和,得到混合游离胺,经浓缩同时除去氯化钠,然后将粗品减压蒸馏,截取195-215℃之间的馏分,即得成品。此法同时联产乙二胺、三亚乙基四胺、四亚乙基五胺和多亚乙基多胺,可通过控制精馏塔温度蒸馏胺类混合液,截取不同馏分进行分离而得。 精制方法:用金属钠或无水硫酸钙脱水后减压蒸馏精制。若混有哌嗪时,可与四丙烯进行共沸分离。 2.氨解 将二氯乙烷与氨水以1∶(4~6)(mol)分别由计量泵输入,物料流经乳化混合器后进入管式反应器。在预热段加热至130℃,压力保持约4MPa,物料在反应器中的总停留时间为2min,由针形阀排出,经导管流入中和锅。 3.中和 向中和锅内加入30%的氢氧化钠溶液(按二氯乙烷投料量计算,过量10%),当氨解反应液连续流入中和锅时,大部分释出的氨由锅顶排出,导入氨吸收罐回收供氨解反应用。每批中和反应完成后,移入浓缩塔釜,用夹套加热,使氨驱尽并蒸出大部分水分,此时塔顶温度为96~100℃;浓缩过程中有氯化钠析出,用脱盐箱分离过滤;当塔顶温度为100~110℃之间时,收集馏出物,其中含有少量乙二胺,可再行浓缩回收;塔顶温度110~118℃间的馏出物系30%~70%的乙二胺粗品,经精馏提浓后为70%的乙二胺产品。浓缩釜残物卸出后滤去氯化钠,滤液分两层。上层油状物为乙烯胺类产品混合物,下层为浓碱液,可回收供中和反应用。 4.分馏 将已分离掉碱液的乙烯胺类混合物移入精馏塔釜中,在常压下分馏,当塔顶温度为115~118℃时,收集获得的乙二胺。然后进行减压分馏,在真空度98.64KPa下,分别收集90~140℃馏分为二乙烯三胺,140~180℃馏分为三乙烯四胺,180~200℃馏分为四乙烯五胺,200℃以上全部馏出物为多乙烯多胺;当二氯乙烷与氨的配比为1∶6( 摩尔比)时,按上法可得占产量26%的二乙烯三胺。
用途
1.主要用作溶剂和有机合成中间体,用于制取气体净化剂(脱CO2用)、润滑油添加剂、乳化剂、照相用化学品、表面活性剂、织物整理剂、纸张增强剂、氨羧络合剂、无灰添加剂、金属螯合剂、重金属湿法冶金及无氰电镀扩散剂、光亮剂、离子交换树脂及聚酰胺树脂等。用作环氧树脂的室温固化剂,参考用量8-11质量份,固化条件室温/24h或100℃/30min。
毒性
毒性类型/接触途径 | 测试类型 | 测试物种 | 剂量/时间 | 毒性作用 |
---|---|---|---|---|
急性毒性 (口服) |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| 啮齿动物 - 大鼠 | 1080 mg/kg | 1、行为改变-惊厥或影响癫痫发作的阈值 |
急性毒性 (腹腔) |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| 啮齿动物 - 大鼠 | 74 mg/kg | 1、行为改变-惊厥或影响癫痫发作的阈值 2、胃肠道毒性-腹膜炎 |
急性毒性 (未报告) |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| 啮齿动物 - 大鼠 | 970 mg/kg |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