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msite

基本信息

cas:133-07-3
中文名称:
中文别名:N-(三氯甲硫基)邻苯二甲酰亚胺;苯开普顿;N-三氯甲硫基邻苯二甲酰亚胺;
英文名称:
英文别名:N-(trichloromethylthio)phthalimide;Ftalan;Spolacid;2-(trichloromethylsulfanyl)isoindole-1,3-dione;2-[(trichloromethyl)sulfanyl]-1H-isoindole-1,3(2H)-dione;folpel;N-trichloromethylsulfanyl-phthalimide;PHALTAN;Folpan;Faltan;Phthaltan;Folpet;2-((Trichloromethyl)thio)isoindoline-1,3-dione;Orthophaltan;2-[(trichloromethyl)thio]-1H-isoindole-1,3(2H)-dione;N-(trichloromethanesulfenyl)phthalimide;Folnit;
分子式:
分子量:
精确质量:294.90300
PSA:62.68000
LOGP:3.19640

物化性质

外观与性状:白色晶体
密度:1.74 g/cm3
沸点:333.8ºC
熔点:177-180°C
闪点:155.7ºC
折射率:1.693
水溶解性:practically insoluble
稳定性:Virtually non-volatile; stable when dry, but slowly hydrolyzes in water at ordinary temperature, rapidly at high temperature or under alkaline conditions.
储存条件:库房通风低温干燥,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
蒸汽压:0.000133mmHg at 25°C

安全信息

RTECS号:TI5685000
安全说明:S36/37-S46-S61
危险类别码:R20
海关编码:2930909057
危险品运输编码:UN 3077 9/PG 3
危险品标志:Xn; N

生产方法及用途

生产方法
1.三氯硫氯甲烷的制备 将配好的2%盐酸和计量的二硫化碳混合,搅拌通氯,控制氯气的流量,使其反应温度维持在26℃左右,并控制反应尾气的正常吸收和处理,一般需30h左右。最后静置分离出三氯硫氯甲烷,经水洗后供合成灭菌丹用。2.邻苯二甲酰亚胺的制备由苯酐与碳酸氢铵共热制得。生产时将苯二甲酸酐与碳酸氢铵按3∶1(质量比)混合,后投入热熔罐中,用直接火加热,于300℃反应10~12h,由于这样操作不易控制,反应也不完全,且耗能,反应周期长,对环境有污染。因可采用将邻苯二甲酸酐加到氨水中溶解,生成二铵盐,把水分蒸出。再加热到较高温度进一步脱水,生成亚胺化合物。3.灭菌丹的合成将4.5%的碱液计量加入缩合反应锅中,降温至-4℃,在激烈搅拌下投入过量的邻苯二甲酰亚胺溶液后,均匀滴加一定量的三氯硫氯甲烷,温度控制在-2℃左右,反应终点pH=8,最后缩合物料经离心分离,水洗,气流干燥等后处理,制得灭菌丹。

用途

灭菌丹为有机硫杀菌剂,主要用于防治粮食作物蔬菜,果树等,多种病害,且对植物有刺激生长作用。便如可防治稻瘟病,水稻纹枯病,麦类锈病,赤霉病,油菜霜霉病,花生叶斑病,马铃薯晚疫病,蕃茄早疫病,烟草炭疽病,苹果炭疽病等。三氯甲烷基类保护性杀菌剂。主要喷雾防治粮油作物、蔬菜、果树等多种病害,且对植物有刺激生长的作用。防治稻瘟病用50%可湿性粉剂300~500倍液喷雾,穗颈瘟在发病始盛期喷药,穗颈稻瘟在始穗期及齐穗期各喷1次。防治水稻纹枯病,用40%可湿性粉剂200倍液喷雾。防治麦类锈病、赤霉病,用40%可湿性粉剂250倍液喷雾。防治油菜霜霉病用50%可湿性粉剂500倍液喷雾。防治花生叶斑病用50%可湿性粉剂200~250倍液喷雾。此外,还可用于防治马铃薯晚疫病、番茄早疫病、白菜霜霉病、瓜类霜霉病和白粉病、烟草炭疽病、苹果炭疽病、葡萄霜霉病和白粉病、茶云纹叶枯病、轮斑病、白星病等。

毒性

毒性类型/接触途径 测试类型 测试物种 剂量/时间 毒性作用
急性毒性 (口服)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7540 m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
急性毒性 (吸入) LC50 - 致命浓度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>5 gm/m3/2H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
急性毒性 (腹腔)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68400 u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