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hemsite

基本信息

cas:2310-17-0
中文名称:伏杀硫磷
中文别名:伏杀磷;S-6-氯-2-氧代苯并恶唑啉-3-甲基O,O-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酯;佐罗纳;伏杀磷,O,O-二乙基-S-(6-氯-2-氧代苯并恶唑啉-3-基甲基)二硫代磷酸酯;
英文名称:phosalone
英文别名:S-6-chloro-2,3-dihydro-2-oxobenzoxazol-3-ylmethyl O,O-diethyl phosphorodithioate;p-974;AZOFENE;RUBITOX;S-[(6-chloro-2-oxo-1,3-benzoxazol-3(2H)-yl)methyl] O,O-diethyl phosphorodithioate;S-6-chloro-2,3-dihydro-2-oxo-1,3-benzoxazol-3-ylmethyl O,O-diethyl phosphorodithioate;zolon;S-[(6-chloro-2-oxo-3(2H)-benzoxazolyl)methyl] O,O-diethyl phosphorodithioate;ZOLONE;Ribitox;benzophosphate;Phosalone;Zoolon;
分子式:C12H15ClNO4PS2
分子量:367.80900
精确质量:366.98700
PSA:120.80000
LOGP:4.88670

物化性质

外观与性状:无色或白色晶体
密度:1.443 g/cm3
沸点:446.7ºC at 760 mmHg
熔点:45-48ºC
闪点:100 °C
折射率:1.608
储存条件:库房通风低温干燥,与食品原料分开储运
蒸汽压:3.57E-08mmHg at 25°C

安全信息

RTECS号:TD5175000
安全说明:S36/37-S45-S60-S61
危险类别码:R21
危险品运输编码:2783
海关编码:2934999021
危险类别:6.1(b)
包装等级:III
危险品标志:T; N

生产方法及用途

生产方法
1.由尿素与邻氨基酚缩合制得苯并噁唑酮,用SO2Cl2氯化生成6-氯苯并噁唑酮。然后用甲醛和氯化氢进行氯甲基化,得到6-氯-3-氯甲基苯并噁唑酮,后者与O,O-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钠缩合,得到伏杀磷。原料消耗定额:邻氨基酚550kg/t、无水乙醇18900kg/t、氯气360kg/t、甲醛120kg/t、铵盐710kg/t、尿素330kg/t。2.3-氯甲基一6-氯笨并座酉同的制备以邻经基笨胺与尿索以1:1.1(mol)在油浴上加热熔融,升温至170 ℃, 210 ℃、210~215(各反应一定时间,降温180 ℃,倒入2 %}盐酸水洛液中,冷却结晶,过滤,经后处理制得笨并座酮。笨并座酉同和无水乙醉以质量比1:35的量加入反应器,搅拌下用水浴加热至洛解,降温,然后在30一4} <'用氯气(或氯化硫醚)氯化,笨并座酮与氯气的质量比为1:(1.05~1.25),制成6-氯笨并座酮。再与甲醛、氯化氢发生氯甲基化反应制得3-氯甲基-6-'氯苯并唑酮。3.0,O一二乙基二硫代磷酸的制备通常采用五硫化二磷与乙醉反应制得。由于工业品五硫化二磷存在各种杂质(硫磷化合物),此反应过程I一分复杂,产生一系列副反应。反应为强放热反应,应严格控制反应温度。4.伏杀硫磷的合成3-氯甲基一6-氯苯并唑酮与O,O一二乙基二硫代磷酸钠或按盐合成伏杀硫磷。

用途

该品为非内吸性广谱有机磷杀虫杀螨虫。主要用于棉花、果树、油菜、马铃薯及多种经济作物,用来防治蚜虫、蓟马、红蜘蛛、叶蝉、飞虱、螟虫、菜青虫等多种害虫。有机磷杀虫、杀螨剂,具有广谱性、速效性、渗透性、低残留、无内吸等特点。对害虫以触杀和胃毒作用为主。用于棉花、水稻、果树、蔬菜等作物。防治小菜蛾、菜青虫、菜蚜

毒性

毒性类型/接触途径 测试类型 测试物种 剂量/时间 毒性作用
急性毒性 (口服)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85 m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
急性毒性 (皮肤给药)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390 m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
急性毒性 (未报告) LD50 - 致命剂量,杀死50% 啮齿动物 - 大鼠 135 mg/kg 1、除致死量外无其他报道