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本信息
物化性质
外观与性状:白色或几乎白色结晶粉末
密度:1.22 g/cm3
沸点:544.1ºCat 760 mmHg
熔点:136-142ºC
闪点:254.6ºC
稳定性:Stable at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.
储存条件:通风低温干燥
密度:1.22 g/cm3
沸点:544.1ºCat 760 mmHg
熔点:136-142ºC
闪点:254.6ºC
稳定性:Stable at normal temperatures and pressures.
储存条件:通风低温干燥
安全信息
RTECS号:UQ4150000
安全说明:S16; S26; S36/37/39; S45
WGK Germany:1
危险类别码:R11
海关编码:2933790090
危险品标志:F; C
安全说明:S16; S26; S36/37/39; S45
WGK Germany:1
危险类别码:R11
海关编码:2933790090
危险品标志:F; C
生产方法及用途
生产方法
以苯乙胺为原料,用氯乙酰氯进行酰化后,再以苯二甲酰胺钾进行胺化反应引入氨基,在三氯氧磷的作用下环合得3,4-二氢异喹啉衍生物,经氢化、水解得到1-氨甲基四氢喹啉,先后用环己甲酰氯和氯乙酰氯酰化,最后脱氯化氢环合得到吡喹酮。 也可以异喹啉为原料,经Reissert反应,在l位引入氰基和氮上苯甲酰化,然后氢化,同时苯甲酰基转移到侧链的氨基上,再在环上的氨基上引入氯乙酰基,然后环合、水解、环己甲酰化得吡喹酮。
用途
广谱抗寄生虫病药。用于血吸虫病、囊虫病、肺吸虫病、包虫病、姜片虫病、棘球蚴病、蠕虫感染等的治疗和预防。
以苯乙胺为原料,用氯乙酰氯进行酰化后,再以苯二甲酰胺钾进行胺化反应引入氨基,在三氯氧磷的作用下环合得3,4-二氢异喹啉衍生物,经氢化、水解得到1-氨甲基四氢喹啉,先后用环己甲酰氯和氯乙酰氯酰化,最后脱氯化氢环合得到吡喹酮。 也可以异喹啉为原料,经Reissert反应,在l位引入氰基和氮上苯甲酰化,然后氢化,同时苯甲酰基转移到侧链的氨基上,再在环上的氨基上引入氯乙酰基,然后环合、水解、环己甲酰化得吡喹酮。
用途
广谱抗寄生虫病药。用于血吸虫病、囊虫病、肺吸虫病、包虫病、姜片虫病、棘球蚴病、蠕虫感染等的治疗和预防。